东亭乡,位于安徽省广德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乡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中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非遗系统性保护的经验成果,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东亭乡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给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安徽农业大学普法实践团响应国家“三下乡”活动的号召,以“秉法治经纬,织非遗竹艺——广德东亭乡村振兴新途径”为主题来到东亭乡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桐汭崇山三叠翠,灵秀东亭一脉香
东亭湖,旧称东湖,水域面积近500亩,是祠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祠山张渤传说》的重要传承地。东亭湖原名浴兵池,紧邻圣渎运河,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遗址,据南宋《桐汭志》记载,治水英雄张渤“志欲通津于广德”,开凿连通广德至长兴的圣渎运河,张渤为了解决大军们沐浴而挖掘了“浴兵池”,也就是今天碧波荡漾的“东亭湖”。湖里盛产菱芡、莲藕、鱼鳖,周边群众受益颇多。“广德十景”之一的“东湖潋滟”就出自这里。
东亭湖湿地风光旖旎,水草丰美,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湖中荷花盛开,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片美丽的湖光山色中,团队成员们的镜头记录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东亭湖之行,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对东亭丰富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认识。东亭湖的美好邂逅和文化探寻,揭开了本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的序幕,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东亭的独特魅力。
森森凤尾植今古,经纬纵横裕民生
广德市素有“中国竹子之乡”之称,农耕经济时代,竹编在全市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唐氏竹编技艺是广德市颇具影响的一门传统生产技艺,其始于1864年,以紫竹、湘妃竹、罗汉竹、水竹等为原材料,编织外形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各具韵味。队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唐氏竹编展览馆,深切感悟到非遗竹编的魅力。
在体验环节,实践团成员们在专业竹编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尝试了竹编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到编织,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成员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逐渐掌握了竹编的基本技巧,完成了一件件属于自己的竹编作品。
明德竹扇艺术展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竹扇工艺品,每一件都是工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竹扇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艺术品。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领略了传统竹扇艺术的独特魅力,对竹扇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与王氏竹编第五代传承人王宏兵就明德竹扇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传承人给成员们分享了明德竹扇在品牌建设、专利申请和商标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成员们也从法律角度出发,针对明德竹扇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建议。双方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品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次讨论不仅是对实践团成员们法律知识的一次检验,也为明德竹扇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案说法解民困,乡村振兴青年行
实践团成员们放弃传统的讲座形式,选择走进街头巷尾,与东亭乡的居民面对面交流。成员们穿梭在乡间小路和居民区,主动寻找村民,进行非遗普法宣传和咨询。成员们手持自制竹扇工艺品,向村民宣传了当地的特色文化,意在增强村民们对当地特色非遗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借此契机,成员向村民们提出了目前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存在的问题,呼吁他们关注正版传统手工艺品,不购买盗版、仿制品,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实践团还向村民们普及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解释得清晰明了,帮助村民们解决法律难题,提高法治观念。这种贴近生活的普法方式受到了东亭乡居民的热烈欢迎。许多村民表示,这样的普法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知道了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普法实践团的街头走访活动,不仅让法律知识走进了千家万户,也为东亭乡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通过这种形式,实践团成员们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为构建和谐法治乡村贡献了力量。安徽农业大学普法实践团将继续创新普法形式,深入基层,让法律知识更加深入人心,为乡村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三下乡”活动,安徽农业大学普法实践团不仅领略到了东亭乡的独特魅力,也为东亭乡带来了法律知识,结合自己的专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青春力量。法治与文化的融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四个一流”、“五个之城”的高质量发展新广德筑牢乡村阵线。接下来,安徽农业大学普法实践团将继续与东亭乡合作,校地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将法治文化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为构建和谐、法治的乡村环境而不懈努力,把论文写在江淮大地上!